大图

本馆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本馆资讯 > 本馆资讯

文物微时光:博物馆馆藏文物鉴赏


文物介绍

明纸扇

通长30.5厘米。该扇为纸质,扇面镀金粉,木质扇骨。明代是折扇发展的鼎盛时期。明初,折扇由日本、高丽传入中国,并受到永乐皇帝朱棣的推崇。他命工匠仿制折扇,并赏赐给群臣,推动了折扇在文人雅士间的流行。明代中后期,折扇成为文人雅士的标配,扇面书画艺术也达到高峰。

明代纸扇是中国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,其精巧的制扇工艺和深厚的书画底蕴,使其成为研究明代文化的重要文物。如今,这些扇面作品仍被珍藏于博物馆或高价流通于艺术品市场,展现着明代文人的雅致生活与审美情趣。

中华民国紫砂壶

通宽15.0厘米、通高10.7厘米、口径长7.3厘米。梯形紫砂壶,上为方沿方口,上窄下宽至底,三弯流,方形条把柄,壶体轮廓线条分明,大方自然。一侧刻有铭文。

注重刻绘,部分作品由文人题字,如任淦庭的陶刻。部分精品采用贴金、绞泥等复杂技法。

中华民国时期的紫砂壶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‌。这一时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和设计风格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,许多名家作品至今仍被视为珍品。民国紫砂壶不仅是实用茶器,更是文人雅士的收藏品,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迁与艺术审美。其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对现代紫砂艺术影响深远。

明玉葫芦

通长7.80厘米,通宽4.00厘米,厚0.50厘米。该器系片状,闪藕褐色,上端褐色最重处雕一蚕蛾展开双翅停在葫芦叶蔓上,下边是宝葫芦,上下两节的中心各雕一能转动的花朵,上节为三瓣旋转,下节为四瓣旋转,整器刀法简练生动。

葫芦谐音“福禄”,加之其藤蔓绵长、籽粒繁多,寓意子孙昌盛、家族兴旺。且常被制成、挂件或陈设器,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。

明代玉葫芦文物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,在明代玉雕中尤为盛行。


  • 上一篇:活动回顾:端午遇六一,与“粽”不“童”
  • 下一篇: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活动回顾
  • 扫描二维码
    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曹县文化路与五台山路交汇处文化中心三楼
  • 邮箱:sdcxwgs@126.com
  • 电话:0530-3217578
  • 曹县博物馆 @ 版权所有   备案号:鲁ICP备2023038471号 技术支持:千合网络